攝影/陳藝堂 |
《想像的孩子》,有著一個充滿想像期待的劇情設定。故事發生在不久的將來,多元成家法案通過多年後,但王子們與公主們並未從此過著無憂無慮、幸福快樂的日子,他們開始想著這個新家庭的下一代,該是什麼模樣。本是生物本能的自然繁衍,該如何隨著人際關係之不同定義,重新被界定?於是,由一對離婚喪子夫妻,加上另一對即將登記結婚領養自己小孩的男同志伴侶,與不走入婚姻卻想要一個自己小孩的單身女性共同組成的家庭,各自懷抱著自己對於孩子的想像,但這些美好想像卻又回過頭來牽制了彼此間的關係。在多方拉扯中,延展成《想像的孩子》一劇主線基調。
既然以「想像」為題,隨之而來的「幻滅」自是難以避免。貫串全劇的童稚數數嬉鬧聲,則連結了想像與幻滅,成為全劇最扣人心弦的設定。上半場,以空台之幼童聲音帶入演員進場,七彩繽紛的綵球、輕快溫馨的節慶音樂,閤家(多元成家的「家」)團員交換禮物的聖誕夜,都點出了對於「想像」的美好期待:無論是努力生子、要把亡子「生回來」的異性夫妻、就快要結婚擁有小孩的同性戀人、還是期待有個自己小孩陪伴日後年邁生活的單身個體,誰不是充滿憧憬。就算讓「想像」成真,需要面對這麼多的挫折阻礙,依然值得義無反顧地向前走。故事的轉折,則發生在下半場。五歲小童的聲音繼續漂浮在舞台上,矇著眼睛玩捉迷藏的他繼續數著,數字越來越大,接近終點的一場遊戲卻迎來了意外的結局。原來任何閉上眼的期待,並不盡然會在睜眼的那刻得到好的結果。也在這隱隱鋪陳地聲音預示下,揭露了五名角色「想要一個孩子」的動機與期待,本源於自身生命的缺憾感。想像的破滅,則迫使他們回過頭來檢視與自身以及他人間的關係。「想像的孩子」,在此成為重新面對自己的契機。